日治時期,日本人帶來農產品改良種植的技術,提高台灣水果農作物的生產質素,幾與日本看齊。此一德政,令台灣人百年蒙福。當年在日治時代的台灣讀農業的,一個叫李登輝,回來做了總統,可能飲水思源,覺得日本人的農業技術實在了不起,上台之後公然親日。另一位農產專家,是個業餘詩人,名叫夏菁。去美國深造後,一直在科羅拉多大學做調理農務系教授,現已退休。
清酒,是日本獨步全球的飲食文化,除了釀造過程複雜,技巧難度極高,更關鍵的是氣候。來自高緯度雪國的清酒,必須在日本每年最冷的 11 月到 4 月釀造,而位處亞熱帶的台灣終年濕熱環境,並不適合生產清酒。
但阿部三男與藤本鐵治卻反向思考,當時台灣相對於日本,土地、人力成本都極低,從日本運來全台灣唯一一座專業冷卻設備,成功釀製出台灣第一支在地清酒,命名為胡蝶蘭。
胡蝶蘭的成功,吸引日本新資金的投入。隔年 10 月,日本資本家安部幸之助集資 130 萬日元入主芳釀,將工場改組成立「日本芳釀株式會社」……
詳細全文:
https://goo.gl/oZk1SO
延伸專題:
【張鼎源:微醺,甚或暴醉的人類文明】
https://goo.gl/R8HMq3
【梁迪倫:台灣年輕人如何看待創意,香港又如何?】
https://goo.gl/m3DwPq
【從 Hello Kitty 看台灣人的身份政治】
https://goo.gl/HLeFU6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 CUP 媒體 】
在 www.cup.com.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,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的日誌。